跳到主要内容

构建次数

属性
指标定义单位时间内软件进行编译构建的次数。持续构建有助于及早发现缺陷和修复缺陷。
指标价值从项目的维度展示各个周期的构建次数、构建成功次数以及构建成功率。快速定位构建出现的问题,同时直观的了解项目的构建情况。
指标来源CI/CD系统
实践域开发、测试、发布
认知域交付能力
度量范围项目

MARI 方法

度量

  • 统计项目维度构建总次数、构建成功次数、构建失败次数。
  • 统计周期内构建总次数、构建成功次数、构建失败次数。

  • 分别统计开发、测试、发布阶段构建总次数、构建成功次数、构建失败次数。

分析

  • 按项目维度,横向分析、对比不同项目的构建次数,对最大值、最小值或者低于平均值的项目进行下探分析。
  • 按阶段下探分析开发、测试、发布阶段的构建次数,分析各阶段构建次数的合理性,找到瓶颈点。
  • 分析各个周期内构建次数的变化趋势,进行纵向对比,对最大值、最小值、连续上升、连续下降的周期进行调研。

回顾

针对构建次数出现异常的项目和迭代周期,进行根本原因的分析、调研和回顾。

以构建次数偏少/降低为例,进行如下根因分析:

  • 上游的需求、开发任务是否饱满、均匀?
  • 开发人员是否每日小步多次提交?
  • 构建过程是否自动化?
  • 构建自动化的调度机制是否高效?

改进

基于回顾结果,聚焦关键根因,从规范、流程、工具、行为等方面给出针对性改进措施,明确提升目标、改进措施、验证周期及责任人。

以构建次数偏少/降低为例,以下为可参考的改进思路:

  • 合理进行需求排期和任务分配,避免人等活的情况。
  • 需求/任务颗粒度尽量小,提倡每日小步多次提交。
  • 自动化构建过程,要求构建自动化率达到100%。
  • 调整自动化构建的调度机制,提高构建吞吐量。

改进成果也应当是可量化的,便于持续度量,追踪改进效果。